本人从事塑料管材、管接头行业30余年,依一般人看来,塑料管接头行业乃是非常传统的、了无新意的行业,企业的利润率也不是很高。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城市的地下供水、排水系统离不开它。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在广泛地用到塑料管材和塑料管接头。
大到直径2500毫米的引水工程用的PE塑料管材和管接头,一个普通三通管接头的重量超过1吨,小到民居用的自来水管路用的PPR管接头,重量才20克。种类和品种非常多。制作这些塑料管接头,基本上是利用注塑成型工艺,由于注塑设备的限制,目前世界上由注塑成型的管接头的重量被限制在单件100kg以下。再要更大一些,地球人就无能为力了。
以前我在前沿数控的平台上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我的一项发明,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100公斤以上的超大型塑料管接头,而且重量没有上限。此技术已经获得中国权威机构的技术认证。已经被世界二大管接头生产巨头,美国泉恩公司和中国联塑集团锁定,正在计划量产。
今天要讲的是塑料管接头家族最小的、并且是用量最大的管接头。直径20毫米和25毫米的PPR三通。
这个小小的PPR管接头,用量非常大,我相信每个家庭的自来水管都要用上很多个。在全世界的用量是以百亿计的。一些有规模的管接头企业会同时有几百套甚至上千套模具和注塑机在同时工作。据中国联塑集团的一位朋友介绍,他公司至少有500套以上的模具在同时生产这类管接头。
由于我在2009年写了拙著《老查做模一千零一招》,后来在前沿数控陆续发布了一些文章,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一些同行朋友都和我联系,和我探讨一些有关模具和注塑方面的疑难杂症,我也乐此不疲。
其中,有关PPR管接头模内自动切浇口的问题问的人比较多,也比较棘手。一些企业甚至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都没有找到理想的方法,暂时只能用人工剪浇口。随着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这个PPR管接头人工剪浇口的问题已成为塑料管接头企业发展的瓶颈。
据业界权威人士讲,到目前为止,国内甚至全世界的管接头工厂,目前都做不到PPR管接头模内自动切浇口。因为PPR塑料的特性,点浇口和潜伏式浇口都不适合做管接头。因为做出来的管接头过不了压力测试。唯有用侧浇口,但是这个侧浇口的切除,必然增加人工成本。虽然有人采用了机械手切除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延长了注塑周期,同样是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浇口的切断面的状况也不是很理想。
一次朋友聚会,在我喝的有七八分的时候,有个姓曹的朋友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挖了一个坑),问我有什么高招,可不可以接这个研发项目,由于我以前做管接头都是PVC和PE方面的,对PPR管接头没什么概念。但是又不肯认怂,借着酒劲说没问题,我可以搞定。酒会一散,楞把这事给忘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业界有些冷话传来,说,老查年纪大了,喝了酒说大话,居然吹牛说能够搞定PPR管接头的模内切浇口,这可是世界级的难题啊。更有甚者,有几个做管接头的企业以此为据,煞有介事地要委托我,有偿解决这个问题。接还是不接,叫我很尴尬。然而,既然说了大话,接就接吧,反正开饭店的不怕肚子大的,我还不信,真还有老查搞不定的模具?
我的实验工厂经过一年多的折腾,100多次的试模,终于搞定了这个PPR管接头制造领域的难题,(请各位原谅,具体技术细节暂时还不能公开)其过程不提也罢。
反正模具人都知道,一套模具试模100多次是什么味道。也算不辱使命吧,我想,虽然我报了专利,但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就像聋子的耳朵,是摆摆样子的。估计很快这个方法就会传遍业界,然后成为一段历史,随风而去。对我来说,在我有关模具和注塑的100多项专利里,不过仅是又多了一项而已。
我这里在暗暗自喜,自我欣赏老查的做模功夫了得,喝着小酒,等着收研发费的尾数。却不知,不好的消息来了,那个准备买我专利的曹老板拿到了我试制的PPR管接头的样品,打电话说,你老查发明的方法虽然好,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同样的模具,做出来的产品的重量重了1.18克,也就是说,原材料成本增加了百分之六。
用老查的方法,工厂虽然可以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成本,但是无端端增加了原材料成本,正负相抵消,效果为零。我买你的专利犯傻啊。赶快退还那预付的120万研发定金。
这可是始料未及的,我一下子也没了主意,传出去我以后在模具界不要混了。为了不使事情闹大,千万别砸了我“金刚钻模具设计公司”的招牌,赶紧叫财务凑了120万退还给了那个难缠的曹老板。我今年68岁,从业50年了,退钱的事还是第一次。不服老不行啊。
我这里正为研发失败退款在生闷气,谁料想不出三天那个曹老板又来电话了:“查老师啊,我们都错怪你了”。“怎么回事?”赖老板前倨后恭地说:“你的发明大大地好啊,我们做了测试,你做的PPR管接头样品,虽然重量增加了百分之六,但是它的抗拉强度增加了85%,这可是个伟大的发明啊,用这个方法做出来的塑料管接头,在强度和使用寿命方面,远远超过了我们以前的产品,也就是说,塑料管接头领域,蹦出来一个全新的品种。假如我们公司买下了这项专利技术,其他的竞争对手就没得混了”。
“不可能吧,有这样的好事,”“当然啦,譬如现在有了智能手机,那些数码相机就没有市场啦”。“这样啊,那是好事啊”,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我旁边的财务总监红姐朝我直挤眼睛,示意我挂断电话(我是开着免提的)。我顿时明白过来,马上对着电话说:“曹老板啊,我还有别的事,我们以后再聊吧!”。“别挂别挂,查老师,我马上将120万汇还给你”。“那不好吧,我们的合同已经终止啦”。
现在的资讯,是真正的发达,不出10天,我和曹老板的事业界都知道了,这个PPR管接头的新品种也有了个响亮的名字:“查氏增压管接头”。很多企业纷纷来电话,要求合作。讲真的,我也很想将这个技术发扬光大,可是难啊,在现在这个环境下,你有什么新的技术,而且是抢手的技术,只要你一开始生产,技术细节马上就会曝光。有了智能手机,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有个朋友给出了个主意,他说他有个德国的朋友,专业搞自动化生产的。和他公司合作,将塑料管接头生产的车间搞成真正的无人车间。塑料原料从车间的一端进入,车间的另外一端就是成箱的产品出来,想必那些工业间谍是无计可施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方法好不好,管不管用。还是各位读者帮我谢谢办法吧。
这真是:阴差阳错,无意插柳柳成行。
来源:查鸿达
本文来源于数控-模具-机械行业最大的微信公众账号【前沿数控技术】,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